2021-01-31 17:09:27 浏览:次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共同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青年教师,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或支教、扶贫、参加孔子学院、国际组织援外交流等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
参加国际教育交流工作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样的经历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今天,让我们听听国际中文教师们在海外任教后都有哪些收获吧~
迎接挑战,增强多项教学能力
“每一堂课、每一个建议都是促使你成长的积淀。”在美国任教的国际中文教师陈英说。刚开始任教时,面对与国内不同的教学环境,陈英倍感压力。面对困难,她主动与学生和当地教师沟通,积极调整教学方法。
“因为学生接触中文机会很少,于是我主要采用‘语言+文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中文的兴趣。”
有了方法,再加上学生的配合,陈英的教学变得顺利了很多。而这段摸索的过程,也丰富了她的教学经历,让她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技能。
2020年初来到澳大利亚的国际中文教师徐贺君刚到任不久,受疫情影响,其所在的阿德莱德大学就决定将线下课程陆续转为网络授课。
新的变化自然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保证网络课程的顺利开展,徐贺君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结合网络视频教学资源,为学生们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材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们听得很认真,表示收获满满。学生的收获也是我的收获,这次经历让我对网上授课有了更深的体验,也积累了更多经验。”徐贺君说。
对于国际中文教师来说,在海外任教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有时是课型的调整,有时是授课对象的水平不一,还有时是课堂管理的难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让教师们得以更快成长。
“对我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应该就是高级商务中文课程了。我不仅要了解经济、环境等很多陌生的专业领域,还要能够举出鲜活的例子,激发学生们在课堂上参与和讨论的热情。”
尽管有着十几年的任教经历,但国际中文教师安娜仍然感到,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有太多的内容需要自己去学习和探索。而她也一直保持着不断学习的状态。“教授中文的过程,看似是学生向我学习。有时候,反而是我从他们的阐述中获取了更多知识。”
增进理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除了教学上的收获,不少教师表示,在与外国学生的相处中,自己对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看待世界的角度也更加开阔。
在英国阿伯丁大学任教的张爱莲还记得,由于中文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多元的文化背景。师生常常围绕一个话题用中文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比如英国茶与中国茶的文化渊源以及不同国家的饮茶习惯。还有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创世故事。”张爱莲表示,当和学生们在语言学习中讨论各种文化差异时,大家都可以在历史背景、文化语境的补充和文化成因的分析中有效地促进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文化交流不应当是单向的给予,而应该是不同文化的碰撞和相互了解。”在海外教学中,张爱莲常常感动于不同国家学生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好奇与喜爱,同时也感受到了由于地理距离和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误解,这让她更加认识到国际中文教育的意义。
曾在波兰任教的朱琳芷也在课堂上感受过这样的文化差异。“我教授的是中国文学课,在介绍余光中的名篇《乡愁》时,本以为可以就这个主题让学生们深入交流,没想到他们纷纷面露难色,告诉我:‘老师,我们没有乡愁。’我才意识到,因为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学生们也许无法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与我相似的感受。”
在之后的教学中,朱琳芷便特别留意课文内容和课堂讨论主题在波兰文化语境中的契合程度。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朱琳芷发现,学生们对于中国和中华文化了解得不多,但充满求知欲,渴望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历史传统到现代发展,从语言知识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学生们经常问她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在介绍武侠小说时,学生问书中出现的“‘红尘’是什么?”;中文课上,学生问“大熊猫和龙哪个才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动物”“为什么十二生肖没有属熊猫的”……
朱琳芷表示,回答这些好奇,也让自己得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所属的文化、发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尊重中文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尊重波兰的文化和历史。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语言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我们彼此亲近。也让我认识到,即使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也拥有诸多共性,可以一起体验这个复杂而多彩的世界。”
实现价值,让个人发展更加丰富
有着8年从教经历的秦涛涛曾到3个国家任教,从菲律宾到乌干达,再到马拉维,他表示,“这些经历丰富了我,让我成为那个想成为的人。”
让秦涛涛印象最深的是在乌干达教学时,一位3岁小男孩的妈妈想让孩子学习中文,经过多方打听找到秦涛涛。
一开始秦涛涛考虑到这个小男孩没有基础,而且年龄太小,便婉拒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妈妈多次找到他,表达坚持想让孩子学习中文的意愿。她说:“我觉得中文是世界未来的语言,我已经错过了,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错过。”
秦涛涛在那一瞬间被震撼了,最终决定让这个小男孩成为班上年龄最小的学员。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秦涛涛说,自己可能永远也不会再见到这个小男孩,但他觉得有一天这个小男孩一定会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我没有错过!’
“因为有很多像那位妈妈一样热爱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外国友人,这一路的坚持,我觉得很值得!”秦涛涛说。
国际中文教师于彩虹也被学员这样的热情鼓舞着。“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张张对中华文化无比热情的笑脸,一句外国口音的‘你好’,我便觉得欣喜,这也许就是我对国际中文教育不变的情怀,也因此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信对于每一位国际中文教师和志愿者来说,海外任教都会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我们希望,能有更多青年教师关注、参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在这里挑战自己,也收获成长。
2018-07-20 11:38:27
2018-07-18 14:40:34
2018-07-13 13:59:45
2018-06-25 15:45:09
2018-05-31 13:33:50
2018-05-29 14:33:36
2018-05-25 12:05:39
2018-05-22 15:33:19
武汉国际汉语教育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北门) 联系电话:027-87055811 备案号:鄂ICP备16001216号-1